世上本无“智能硬件”

智能硬件看起来已经不热了,爱尝鲜的VC们发现闪到腰之后,转向了更新的 VR(Virtual Reality,虚拟现实)、AR(Augmented Reality,增强现实)等领域。掏钱尝鲜的众筹用户们也慢慢地发现:给一个原有的消费电子产品装上一个 WiFi 模块连上手机后,并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实质性变化。每年长假期间,大家依旧去日本买马桶和电饭煲,为什么会这样呢?

智能硬件应该解决的是,硬件和真实世界的交互,而不只是联网。IoT(Internet of Things)喊了很多年,大家一股脑儿地去做I层面的东西,却忽略了 T 的层面,误以为那些做单片机开发的人已经把功能都做完了,只要把这些设备联网便万事大吉了。这个误区坑了我们至少两年,坑到刚刚萌芽的智能硬件行业整体变冷,甚至被人唱衰成伪需求。

我要一台咖啡机,我最关心的应该是这台咖啡机能否做出我喜欢喝的咖啡。我要一台扫地机器人,我最关心的也应该是它的清洁能力和路径规划能力。这里的关键点不在硬件,也不在硬件是否能联网,这些需求都要通过软件编程实现。专业术语叫做嵌入式应用开发。应用做得好,机器可以根据当前环境,变更参数,实现我要的功能和体验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编程应该主要在设备上而不是云端实现,如同手机一样,交互在本地,云端得数据。

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逻辑大家都没意识到呢?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,嵌入式开发的门槛太高,高到互联网工程师根本无法介入。所以,互联网团队跨行做硬件,只能先把硬件连上网再考虑其它。传统厂商做硬件,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通常有限,却对自己的开发能力过于自信(其实以往他们能开发的应用都很初级),以为连了网就是世界的全部。

曾几何时,手机领域也是如此。手机厂商自以为软件开发能力很强,后来才发现应用开发应该是让民间智慧百花齐放的事,于是诞生了塞班(Symbian),只可惜,塞班对应用开发工程师也不够友好。直到 iOS 和安卓出现,开发者不必关心底层,只专注于应用开发就好,配合向来就很标准化的Web服务开发经验,最终成就了今日的格局。

智能硬件行业,现在依然是类似早期功能机的阶段,应用数量太少,开发者生态没有起来。除了联网,想多做一点事情都很难,这个行业不冷才怪。我们看到的未来是,智能硬件一定基于某个底层系统做出各式各样的应用(App),而不是各个厂家从划一块内存,编写驱动开始制作的水平参差不齐的那些产品。正是坚信这样的未来,我们才决定做 Ruff 这样的一款产品。无论 Ruff 成败与否,这是大势所趋。

总结一下就是:智能硬件应该是软件定义的,通过编程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和体验的产品。 没有大量的软件应用进入这个领域,智能硬件依然是一个伪命题。